方舟的意思

注音 ㄈㄤ ㄓㄡ

拼音 fāng zhōu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方舟1〈書〉兩船相併。 方舟2 [fāngzhōu]《聖經》故事中義士諾亞(Noah)為躲避洪水造的長方木櫃形大船。


英文 ark

德語 Arche, Lade (S)​

法語 Arche de No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方舟「ㄈㄤ ㄓㄡ」

基督教舊約聖經「創世紀」所載的諾亞方舟的簡稱,是傳說中人類最早的水上航行器。

造句傳說諾亞得到神的指示而建造方舟,因此避開洪水來襲的災難。

國語辭典修訂本

方舟「ㄈㄤ ㄓㄡ」

⒈  兩船相連。

《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唐·陳希烈〈奉和聖制三月三日〉詩:「錦纜方舟渡,瓊筵大樂張。」

⒉  基督教舊約聖經「創世紀」說的諾亞方舟,是人類最早的水上航行器。

引證解釋

⒈  兩船相併。

《莊子·山木》:“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成玄英 疏:“兩舟相併曰方舟。”
漢 班固 《西都賦》:“方舟並騖,俛仰極樂。”
《梁書·武帝紀上》:“鄖城、竟陵 間粟,方舟而下; 江陵、湘中 之兵,連旗繼至。”
唐 陳希烈 《奉和聖制三月三日》:“錦纜方舟渡,瓊筵太樂張。”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汰侈》:“江 南風俗,春中有競渡之戲,方舟並進,以急趍疾進者為勝。”
清 方文 《留別宋子建徐闇公》詩:“春雨方舟海上來,簫聲長近 鳳凰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