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的意思

注音 ㄅㄢ ㄐ一ㄡ

拼音 bān ji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斑鳩屬( Streptopelia )或其他有關屬的野生鳩鴿,體色灰褐,頸後有黃褐或白色斑點。常成群,對農作物有害。

turtledov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斑鳩「ㄅㄢ ㄐㄧㄡ」

動物名。鳥綱鳩鴿目。後頸有黑色的斑輪環,因其善鳴,故又稱為「鳴鳩」。 △鶻鳩 ◎

國語辭典修訂本

斑鳩「ㄅㄢ ㄐ一ㄡ」

⒈  動物名。鳥綱鳩鴿目,後頸有黑色的斑輪環。因其善鳴,故稱為「鳴鳩」。

⒉  語本後比喻入贅的女婿。

《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劉知遠諸宮調·第三》:「團練常便不圖豪貴,故招知遠做斑鳩。」

引證解釋

⒈  鳥名,形似鴿,灰褐色,頸後有白色或黃褐色斑點。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宛彼鳴鳩》:“斑鳩,項有繡文斑然。”
一本作“班鳩”。 明 陳基 《久雨》詩:“今朝雨聲絶,又聽斑鳩啼。”
魯彥周 《天雲山傳奇》十一:“成對的斑鳩叫個不停。”

⒉  指入贅女婿。

《劉知遠諸宮調》三:“團練常便,不圖豪貴,故招 知遠 做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