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節的意思

注音 ㄓ ㄐ一ㄝˊ

拼音 zhī jié

基本釋義

⒈  四肢。指四肢關節。細碎,繁瑣。謂意外的麻煩。從屬次要之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支節「ㄓ ㄐ一ㄝˊ」

⒈  四肢骨節。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唐·羅隱《蒙叟遺意》:「混沌氏以支節為山嶽,以腸胃為江河。」

⒉  繁瑣細碎,不重要的事。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聶文蔚》:「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卻,須又從事親的良知上去擴充將來,如此,又是脫卻本原,著在支節上求了。」
清·陳鱣《對策·卷四》:「至於禮志,合郊祀、祭祀、朝會為一門,以省支節。 」

引證解釋

⒈  四肢。

《尉繚子·攻權》:“將帥者,心也;群下者,支節也。其心動以誠,則支節必力;其心動以疑,則支節必背。”
《漢書·王莽傳下》:“軍人分裂 莽 身,支節肌骨臠分。”

⒉  指四肢關節。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下》:“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煬帝 沉湎失度,每睡,須棰頓勞動力就一夢。侍兒 韓俊蛾 尤得意,每就枕,必令振聳支節。”

⒊  從屬次要之事。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卻,須又從事親的良知上去擴充將來,如此,又是脫卻本原,著在支節上求了。”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爰本斯旨,述其大事,而以其他支節附見焉。”

⒋  細碎,繁瑣。

唐 元稹 《苦雨》詩:“又提精陽劍,蛟螭支節屠。”
清 陳鱣 《對策》卷四:“至於《禮志》,合郊祀、祭祀、朝會為一門,以省支節。”

⒌  謂意外的麻煩。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曾未半年,已有刻薄臣竂,強生支節,析文破敕,妄作申請,致有上項續降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