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幹的意思

注音 ㄓ ㄍㄢˋ

拼音 zhī gàn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支幹”。

引證解釋

⒈  猶肢體。四肢;四肢和軀幹。一本作“支體”。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如支幹之護首目,枝葉之蔽本根,而籓垣之嚴室廬也。”

⒉  見“支幹”。亦作“支幹”。支,地支;幹,天干。古代以支幹相配紀日,後亦用以紀年月。參見“干支”。

《周禮·秋官·鄉士》“協日刑殺” 漢 鄭玄 注:“和合支幹善日。”
孫詒讓 正義:“《五行大義》:幹不獨立,支不虛設,要須配合以定歲月日時。從甲至癸為幹,從寅至醜為支。幹、幹同。”
宋 司馬光 《葬論》:“今之葬書乃相山川岡畎之形勢,考歲月日時之支幹,以為子孫貴賤、貧富、壽夭、賢愚皆繫焉。”
元 王實甫 《集賢賓·退隱》套曲:“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週遍又從頭。”
明 張煌言 《壬辰除夕寓湄州禪院》詩:“柏葉尊前催律呂,蓮花漏上換支幹。”
清 龔自珍 《因憶》詩之一:“大撓 支幹始,中年記憶熒。”
自注:“是為甲子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