憖遺的意思
注音 一ㄣˋ 一ˊ
拼音 yìn yí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慗遺”。
⒉ 願意留下。《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史記·孔子世家》作“愸遺”。後以“愸遺”或“天不愸遺”作為哀悼老臣之辭。
⒊ 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⒋ 泛指遺棄;遺留。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慗遺”。
⒉ 願意留下。
引《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遺一老,俾守我王。”
《左傳·哀公十六年》:“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
《史記·孔子世家》作“愸遺”。後以“愸遺”或“天不愸遺”作為哀悼老臣之辭。 《舊唐書·方伎傳·葉法善》:“嘆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遺,殲良奄及。”
宋 秦觀 《曾子固哀詞》:“天不憖遺一老兮,固縉紳之所傷。”
清 黃宗羲 《祭馮韡卿文》:“天不憖遺,彤軒遂扃。”
⒊ 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引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乘之周麾,徧勞憖遺。”
⒋ 泛指遺棄;遺留。
引清 潘耒 《戴南枝傳》:“先師既憗遺孤孫,族黨無相關者。”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綿綿延延,經二千餘年專制政體之摧殘剝蝕,而憖遺一線者,固重賴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學總略》:“有韻文中既録 漢祖 《大風》之曲,即《古詩十九首》亦皆入選,而 漢 晉 樂府,反有憖遺,是其於韻文也,亦予以節奏低卬為主,獨取文采斐然,足燿觀覽,又失韻文之本矣。”
▸ 不憖遺
▸ 天不憖遺一老
▸ 天不憖遺
▸ 裘葛之遺
▸ 闕遺
▸ 冉遺
▸ 施遺
▸ 贍遺
▸ 棄遺
▸ 棄情遺世
▸ 乞遺
▸ 棄智遺身
▸ 埤遺
▸ 寧遺勿濫
▸ 囊括無遺
▸ 謀無遺策
▸ 靡遺
▸ 謀無遺諝
▸ 靡有孑遺
▸ 夢遺
▸ 録遺
▸ 路不拾遺
▸ 賂遺
▸ 留風遺韻
▸ 流風遺澤
▸ 流風遺俗
▸ 留遺
▸ 流風遺蹟
▸ 流風遺烈
▸ 流芳遺臭
▸ 路無拾遺
▸ 林西遺址
▸ 樂道遺榮
▸ 禮遺
▸ 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