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恧的意思

注音 ㄎㄨㄟˋ ㄋㄩˋ

拼音 kuì nǜ

基本釋義

⒈  慚愧。

國語辭典修訂本

愧恧「ㄎㄨㄟˋ ㄋㄩˋ」

⒈  慚愧。

《南史·卷三六·江夷傳》:「聳動愧恧,形於容貌。」
唐·駱賓王〈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序〉:「章句繁蕪,心神愧恧。」

引證解釋

⒈  慚愧。

《宋書·張暢傳》:“道民 忝為城主,而損威延寇,其為愧恧,亦已深矣。”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官表》:“是用夙宵愧恧,寤寐兢憂。”
清 鄭燮 《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恐明與之,反多一番形跡,增一番愧恧。”
魯迅 《彷徨·傷逝》:“後來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