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的意思

注音 ㄣ ㄎㄜ

拼音 ēn kē

基本釋義

⒈  謂朝廷加恩赦免科賦。

⒉  宋時科舉,承五代後晉之制,凡士子於鄉試合格後,禮部試或廷試多次未錄者,遇皇帝親試時,可別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清代於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併舉行,則稱恩正併科。

國語辭典修訂本

恩科「ㄣ ㄎㄜ」

⒈  明、清的科舉考試本按一定年歲舉行,朝廷有慶典特恩,則加開恩科取士。

引證解釋

⒈  謂朝廷加恩赦免科賦。

南朝 齊 蕭子良 《請停臺使檢課表》:“值今夕酒諧肉飫,即許附申赦格;明日禮輕貸薄,便復不入恩科。”

⒉  宋 時科舉,承 五代 後晉 之制,凡士子於鄉試合格後,禮部試或廷試多次未錄者,遇皇帝親試時,可別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 清 代於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併舉行,則稱恩正併科。參閱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恩科》、《宋史·選舉志一》、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恩科》等。

宋 梅堯臣 《送陳賢良忠正軍籤判》詩:“書對三千字,恩科第一人。”
清 姚鼐 《嚴冬友墓誌銘》:“辛卯恩科會試, 劉文正 為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