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ㄞˋ

拼音 guài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怪「ㄍㄨㄞˋ」

1.奇異、不尋常。

造句異、奇

2.覺得奇

造句大驚小

3.神話傳說中的妖魔。

造句、妖

4.責備、埋怨。

造句罪、責

5.很、甚。

造句大熱天還讓你專程送我回家,不好意思的。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ㄍㄨㄞˋ

拼音 guài


[形]
奇異的。如:「怪模怪樣」、「奇形怪狀」。唐.賈島〈暮過山村〉詩:「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名]
1.奇異、不尋常的事物。《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2.神話傳說中的妖魔之類。如:「鬼怪」、「妖怪」。《文選.班彪.王命論》:「震電晦冥,有龍蛇之怪。」

3.姓。如黃帝時有怪義。
[動]
1.驚訝、疑忌。《墨子.貴義》:「子墨子南遊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文選.東方朔.答客難》:「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責備、埋怨。如:「責怪」、「怪罪」。《荀子.正論》:「今世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論這事,只該怪我們金老爺。」
[副]
很、甚。如:「這娃兒怪討人喜歡的!」《紅樓夢》第四二回:「眾人愛你伶俐,今兒我也怪疼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