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言的意思
注音 ㄐ一ˊ 一ㄢˊ
拼音 jí yán
基本釋義
⒈ 漢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與“緩言”、“徐言”對言。有i[i]介音的細音字,因發音時口腔的氣道先窄而後寬,肌肉先緊而後鬆,其音急促,故名。
⒉ 激切的言辭。
急言「ㄐ一ˊ 一ㄢˊ」
⒈ 古代學者注音用詞,相對於緩言。
引《淮南子·說林》漢·高誘·注:「楚人謂之轔轔讀似鄰,急氣言乃得之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內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
引證解釋
⒈ 漢 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與“緩言”、“徐言”對言。有i[i]介音的細音字,因發音時口腔的氣道先窄而後寬,肌肉先緊而後鬆,其音急促,故名。
引《淮南子·說林訓》“亡馬不發戶轔” 漢 高誘 注:“轔讀若鄰,急氣言乃得之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內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
⒉ 激切的言辭。
引《漢武帝內傳》:“若其志道,則心凝真性,嫌惑之徒,不畏急言,急言之發,欲其成志耳。”
宋 蘇洵 《上歐陽內翰書》之一:“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間易,無艱難勞苦之態。”
▸ 急不擇言
▸ 濟急
▸ 燒眉之急
▸ 傷言扎語
▸ 善言
▸ 少言寡語
▸ 仁言利博
▸ 人言
▸ 軟語溫言
▸ 三夫之言
▸ 善言不入耳
▸ 仁言利溥
▸ 宂急
▸ 訒言
▸ 軟言
▸ 日試萬言
▸ 燃眉之急
▸ 人言籍籍
▸ 善言暖於布帛
▸ 人言不足恤
▸ 仁言
▸ 人言可畏
▸ 人言鑿鑿
▸ 饒言
▸ 人言嘖嘖
▸ 人言藉藉
▸ 屈急
▸ 權時救急
▸ 人權宣言
▸ 詮言
▸ 群言
▸ 曲言
▸ 群言堂
▸ 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