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ㄣ ㄒ一ㄥˊ
拼音 xīn xíng
基本釋義
⒈ 謂心施仁德而不表露於外。
⒉ 佛教語。變動不居之心。心以流行於事相為作用,故稱。
⒊ 猶品行。
引證解釋
⒈ 謂心施仁德而不表露於外。
引《管子·形勢》:“見與之交,幾於不親;見哀之役,於不結;見施之德,幾於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
尹知章 注:“心行而不見,則四方歸之。”
《管子·形勢解》:“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
⒉ 佛教語。變動不居之心。心以流行於事相為作用,故稱。
引《法華經·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為説大乘。”
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坐倚繩床閒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
⒊ 猶品行。
引《北史·祖珽傳》:“孝徵 心行雖薄,奇略出人,緩急真可馮仗。”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二:“仁皇帝 每曰‘某心行不佳’,後竟除平章事,蓋 仁皇帝 盛德大度,不念舊惡故也。”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撐達,服色儘奢華,心行更姦猾。”
▸ 狼心狗行
▸ 虧心短行
▸ 狗行狼心
▸ 狗心狗行
▸ 革心易行
▸ 防心攝行
▸ 行心
▸ 行為主義心理學
▸ 淫心匿行
▸ 蝸行
▸ 定心
▸ 不甘心
▸ 砂心
▸ 神竦心惕
▸ 灑心更始
▸ 肉顫心驚
▸ 傷心疾首
▸ 三百六十行
▸ 人行道
▸ 辱行
▸ 忍心害理
▸ 傷心慘目
▸ 入行
▸ 軟心腸
▸ 善行無轍跡
▸ 煞費苦心
▸ 人心世道
▸ 群心
▸ 容心
▸ 入心
▸ 神怡心醉
▸ 人心皇皇
▸ 人心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