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的意思
注音 ㄑㄨ ㄑㄨˇ
拼音 qū qǔ
基本釋義
⒈ 彎曲;曲折。
例畫欄屈曲。
英bend;
相似詞
相反詞
英文 crooked
法語 flexion, fléchir, fléchissement
屈曲「ㄑㄨ ㄑㄨˇ」
⒈ 彎曲的樣子。
引唐·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二十三:「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近迂曲
反正直 伸展 伸長
⒉ 事情的原委始末。
引《三國志·卷三十七·吳書·法正傳》:「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餘屈曲,難以辭極也。」
⒊ 委屈、遷就。
引《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諸葛謹傳》:「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
引證解釋
⒈ 彎曲,曲折。
引《文選·張衡<東京賦>》:“謻門曲榭,邪阻城洫”
三國 吳 薛綜 注:“冰室門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為道也。”
唐 李群玉 《九子阪聞鷓鴣》詩:“正穿屈曲崎嶇路,又聽鉤輈格磔聲。”
明 唐順之 《條陳水運事宜》:“見 閩 浙 人舟行石罅間,屈曲無礙。”
宋教仁 《登韜光絕頂》詩:“徐尋屈曲徑,竟上最高峰。”
⒉ 指事物的原委本末。
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餘屈曲,難以辭極也。”
⒊ 委曲,曲意遷就。
引《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萬延之 ﹞性素剛直,做了兩三處地方官,不能屈曲,中年拂衣而歸。”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餘賦性偏弱,迫以飢寒,不得遂其麋鹿之一往,屈曲從俗,姑且不免。”
▸ 金鋪屈曲
▸ 曲屈
▸ 塞曲
▸ 輮曲
▸ 睿曲
▸ 溶解度曲線
▸ 瑞曲
▸ 屈詘
▸ 屈乏
▸ 屈慮
▸ 曲匝
▸ 群曲
▸ 屈身
▸ 屈期
▸ 蜷曲
▸ 曲喻
▸ 曲畏
▸ 屈殺
▸ 曲橈
▸ 卻曲
▸ 屈起
▸ 曲至
▸ 曲論
▸ 曲嫌
▸ 曲角
▸ 曲先生
▸ 曲瑵
▸ 屈狄
▸ 曲主
▸ 曲引錢
▸ 曲蟮
▸ 屈賽
▸ 屈竭
▸ 曲神
▸ 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