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ㄤ ㄐㄨㄣ

拼音 jiāng jū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武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戰國以後轉為武官之稱,加號極繁。如漢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以及樓船將軍,材官將軍、度遼將軍等、多用以尊稱對方。

將軍百戰死。——《樂府詩集·木蘭詩》
將軍向寵。——諸葛亮《出師表》
宋將軍家。——明·魏禧《大鐵椎傳》
呼宋將軍。

general;

⒉  軍銜名,在校級之上。通常分四級,少將、中將、上將和大將。

⒈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checkmate;

⒉  將國際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⒊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put sb. on the spot; mate; challenge; embarrass;

國語辭典簡編本

將軍「ㄐㄧㄤ ㄐㄩㄣ」

1.泛指軍中的高級將領。如漢代有大將軍、驃騎將軍等。今指軍隊中,少將以上的高級武官。

造句將軍一生馳騁沙場,功業彪炳。

2.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稱為「將軍」。

造句爺爺的一記將軍,讓哥哥輸得口服心服。

國語辭典修訂本

將軍「ㄐ一ㄤ ㄐㄨㄣ」

⒈  職官名。春秋時代諸侯以卿統軍,故卿通稱為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置大將軍、驃騎將軍等。臨時出征的統帥則別加稱號,如樓船將軍、材官將軍。魏晉南北朝時,將軍名號很多,職權各不相同。唐代的將軍為環衛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多以將軍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稱為將軍。清代的將軍為宗室爵號之一,或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和臨時出征的統帥。目前我國武職高階將官統稱為將軍,分為一級上將、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四級 。

士兵

⒉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稱為「將軍」。後亦比喻為受制於對方。

引證解釋

⒈  官名。

《墨子·非攻中》:“昔者 晉 有六將軍。”
孫詒讓 間詁:“六將軍,即六卿為軍將者也。 春秋 時通稱軍將為將軍。”

⒉  戰國 時始為武將名。 漢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稱大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臨時出征的統帥有別加稱號者,如樓船將軍、材官將軍等。 魏 晉 南北朝 時,將軍有各種不同的職權和地位,如中軍將軍、龍驤將軍等,多為臨時設定而有實權;如驍騎將軍、遊擊將軍等,則僅為稱號。 唐 十六衛、羽林、龍武、神武、神策等軍,均於大將軍下設將軍之官。 宋、元、明 多以將軍為武散官。 明 代的總兵官有掛印帶將軍號的。此外, 宋、元、明 亦稱殿廷武士為將軍。 清 代的將軍有三種:一為宗室爵號之一,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二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專由 滿 族人充任。內地各省將軍(如 江寧、廣州、成都 等將軍),掌駐防軍事及旗籍民事;在邊疆地區(如 黑龍江、吉林、伊犁 ),將軍即為全區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三為臨時出征的統帥,如揚威將軍、靖逆將軍等。 太平天囯 朝內官職,丞相最高,以次為檢點、指揮、將軍。

⒊  泛指高階將領,或對軍官之尊稱。

《史記·項羽本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 秦,將軍戰 河 北,臣戰 河 南。”
《後漢書·齊武王縯傳》:“諸將軍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⒋  象棋術語。又稱“照將”,簡稱“將”。亦用以比喻給人出難題。

毛澤東 《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我看,這個整改又要來一個鳴放高潮。把大字報一貼,你為什麼不改?將一軍。這個將軍很有作用。”

⒌  中藥石硫黃,大黃的別名。分別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部、草部。

⒍  複姓。見《通志·氏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