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所的意思

注音 ㄕ ㄙㄨㄛˇ

拼音 shī suǒ

基本釋義

⒈  失去安身之處。

流離失所。

homeless;

⒉  失當。

improperly;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失所「ㄕ ㄙㄨㄛˇ」

⒈  無處安身。

《文選·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何夔傳》:「自喪亂以來,民人失所。」

⒉  失宜、失當。

《舊唐書·卷九八·李元紘傳》:「戶部侍郎楊瑒、白知慎坐支度失所,皆出為剌史。」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今表兄榮任閩中,賢昆玉同去,愚表弟倒覺失所了。」

引證解釋

⒈  謂不得其應處之所。

《左傳·哀公十六年》:“失志為昏,失所為愆。”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華州 雖實百郡之首,重於藩維,然閤下居之,則為失所。”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王烈女》:“王氏 者, 山東 人,家貧,八歲貨與 淮安 倡家,及長即知處身失所。”

⒉  謂無存身之地。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彊弱相陵,元元失所。”
《三國志·魏志·何夔傳》:“自喪亂以來,民人失所。”

⒊  失宜;失當。

晉 袁巨集 《後漢紀·靈帝紀下》:“己未詔曰:‘頃選舉失所,多非其人。’”
《舊唐書·李元紘傳》:“戶部侍郎 楊瑒、白知慎 坐支度失所,皆出為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