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的意思

注音 ㄊㄞˋ ㄍㄨㄥ

拼音 tài gō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方〉:曾祖父。

great-grandfather;

⒉  祖父。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grandfather;

⒊  父親,也用來尊稱別人的父親。

father;

⒋  對老者尊稱。

greatly esteemed elder;


英文 great-grandfather, (old)​ grandfather, father

法語 arrière-grand-père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太公「ㄊㄞˋ ㄍㄨㄥ」

⒈  父親之稱。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

⒉  祖父之稱。

《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⒊  曾祖父之稱。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三·太公》:「今人謂曾祖父曰太公。」

⒋  太公望呂尚。

《孟子·盡心上》:「太公闢紂,居東海之濱。」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孔丘為御史大夫,太公為將軍。」

⒌  對老年人的尊稱。

《水滸傳·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鬚髮皆白。」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稱父或尊稱他人之父。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如家人父子禮。”
《後漢書·袁譚傳》:“然孤與太公,志同願等。”
李賢 注:“言太公者尊之,謂 紹 也。”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親 匡太公 在房裡已聽見兒子回來了。”

⒉  稱祖父。 清 以來亦稱曾祖為太公。

《後漢書·李燮傳》:“李氏 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賢 注:“太公謂祖父 郃 也。”

⒊  對老者的尊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則呼曾祖為太公。”

⒋  即 太公望 呂尚。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來的卻是 張太公 呵!”
《水滸傳》第三七回:“你且在這裡少待,等我入去報知莊主太公。”

⒌  複姓。 春秋 有 太公任。見《莊子·山木》。

《國語·魯語上》:“夫 齊 棄 太公 之法而觀民於社。”
韋昭 注:“太公,齊 始祖 太公望 也。”
《韓非子·喻老》:“文王 舉 太公 於 渭 濱者,貴之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太公 體行仁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金鰲上鉤,金鰲上鉤,好似 太公 一釣,享國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