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寬內忌的意思
注音 ㄨㄞˋ ㄎㄨㄢ ㄋㄟˋ ㄐ一ˋ
拼音 wài kuān nèi jì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外表寬容忍讓,內實猜忌戒備。
例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三國志·楊戲傳》
英generous outside but jealous inside;
外寬內忌「ㄨㄞˋ ㄎㄨㄢ ㄋㄟˋ ㄐ一ˋ」
⒈ 外表寬厚,內懷猜忌。
引《三國志·卷四五·蜀書·楊戲傳》:「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
引證解釋
⒈ 謂外表上看似寬巨集,內心卻多忌刻。
引《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紹 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
⒉ 謂外表上看似寬巨集,內心卻多忌刻。
引《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紹 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
▸ 外寬內明
▸ 外寬內深
▸ 攘外安內
▸ 內忌
▸ 外感內傷
▸ 外方內圓
▸ 外感內滯
▸ 外剛內柔
▸ 外方內員
▸ 外巧內嫉
▸ 外寬
▸ 外簡內明
▸ 外厲內荏
▸ 外親內疏
▸ 外愚內智
▸ 外柔內剛
▸ 外圓內方
▸ 內外勾結
▸ 內仁外義
▸ 內重外輕
▸ 內外學
▸ 內查外調
▸ 內外
▸ 內疏外親
▸ 內柔外剛
▸ 內外感佩
▸ 內憂外侮
▸ 內外親
▸ 內外夾攻
▸ 內外孫
▸ 內聖外王
▸ 內外交困
▸ 內外有別
▸ 內清外濁
▸ 內親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