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闕的意思

注音 ㄔㄥˊ ㄑㄩㄝˋ

拼音 chéng què

基本釋義

⒈  城門兩旁的瞭望閣樓。

the watch tower on either side of the city gate;

⒉  宮殿。

imperial palace;

⒊  城市,特指京城。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city; capital;

國語辭典修訂本

城闕「ㄔㄥˊ ㄑㄩㄝˋ」

⒈  城門上的望樓。

《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⒉  都城、京城。

三國魏·曹植〈贈丁翼〉詩:「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⒊  宮闕,天子居住的地方。

唐·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行勾三四十里,忽到一處,城闕壯麗。」

引證解釋

⒈  城門兩邊的望樓。

《詩·鄭風·子衿》:“佻兮達兮,在城闕兮。”
孔穎達 疏:“謂城上之別有高闕,非宮闕也。”

⒉  都城,京城。

漢 張衡 《東京賦》:“肅肅習習,隱隱轔轔,殿未出乎城闕,斾已返乎郊畛。”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鞭撻其夫家,聚歛貢城闕。”
仇兆鰲 注:“京師有闕,得稱城闕。”

⒊  宮闕。帝王所居之處。

晉 陸機 《謝平原內史表》:“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
唐 白居易 《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后土詞瀆慢》:“即令黃衣人復引餘過數城闕,止一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