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的意思

注音 ㄙˋ ㄉㄥˇ

拼音 sì děng

基本釋義

⒈  四種等級。

⒉  指字音之四等。

⒊  即四無量心。

國語辭典修訂本

四等「ㄙˋ ㄉㄥˇ」

⒈  四種等級。

如:「成績考核可分為甲、乙、丙、丁四等。」

⒉  聲韻學名詞:(1)​ 指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呼。(2)​ 指等韻韻圖上所分的四等。 一、二等為洪音,三、四等為細音。四等界限說法多種,根據黃侃的說法,一、四等 源自古音,二、三等為今變音。

引證解釋

⒈  四種等級。

《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漢書·王莽傳上》:“周 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爵五等:公、侯、伯、子、男也。地四等:公一等,侯伯二等,子男三等,附庸四等。”

⒉  指字音之四等。等韻學家以開、齊、合、撮為四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每聲復有四等,清、次清、濁、平也。”

⒊  即四無量心。參見“四無量心”。

《增一阿含經·序品》:“迦葉端思行四等。”
南朝 宋 謝靈運 《菩薩贊》:“爰初四等,終然十住。”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廣行四等,被慈雨於枯根;大闡三明,驚法雷於群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