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的意思
注音 ㄊ一ˊ ㄒㄩㄝˋ
拼音 tí xuè
基本釋義
⒈ 傳說杜鵑總要啼到口裡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鵑啼得悲苦。
英cry to bleeding;
引證解釋
⒈ 指杜鵑鳥哀鳴出血或杜鵑哀鳴所出之血。杜鵑鳥口紅,春時杜鵑花開即鳴,聲甚哀切。古人誤傳其“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杜鵑》。參見“啼魂”。
引唐 顧況 《子規》詩:“杜宇 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
宋 真山民 《啄杜鵑》詩:“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清 陳維崧 《虞美人》詞:“無聊笑捻花枝説,處處鵑啼血。”
魯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了?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胡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
▸ 杜鵑啼血
▸ 灑狗血
▸ 溶血
▸ 軟膿咂血
▸ 熱血日報
▸ 鵲血
▸ 歃血而盟
▸ 歃血為誓
▸ 喢血
▸ 熱血沸騰
▸ 翣血
▸ 熱血
▸ 熱血動物
▸ 鵲血弓
▸ 青血
▸ 清血
▸ 茹毛飲血
▸ 泣血
▸ 泣血椎心
▸ 青肝碧血
▸ 泣血稽顙
▸ 泣血枕戈
▸ 泣啼
▸ 泣血捶膺
▸ 泣血漣如
▸ 氣血
▸ 親骨血
▸ 齊壘啼烏
▸ 氣血方剛
▸ 破啼
▸ 剖心泣血
▸ 剖肝泣血
▸ 貧血
▸ 披肝瀝血
▸ 皮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