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乾的意思

注音 ㄎㄡˇ ㄒㄩㄝˋ ㄨㄟˋ ㄍㄢ

拼音 kǒu xuè wèi gā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古代會盟時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結盟。

口血未乾而背之。——《左傳》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相似詞

言猶在耳 言而無信

相反詞

一言為定 歃血為盟

國語辭典修訂本

口血未乾「ㄎㄡˇ ㄒㄩㄝˋ ㄨㄟˋ ㄍㄢ」

⒈  語出比喻立誓不久就背棄盟約。

《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國語·吳語二》:「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
《宋史·卷三八三·辛次膺傳》:「宣和海上之約、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乾,兵隨其後。今日之事當識其詐。」

言猶在耳

一言為定

引證解釋

⒈  古人歃血為盟,結盟者以牲血塗口以示誠信。因謂定盟未久為“口血未乾”。

《左傳·襄公九年》:“子孔、子蟜 曰:‘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周書·文帝紀上》:“君復與故將軍同受密旨,屢結盟約,期於畢力,共匡時難。……口血未乾,匕首已發。”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嫁娶之盟,姆所親許,天日臨其上,鬼神鑑其旁,口血未乾,想或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