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ㄑㄩˇ

拼音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取「ㄑㄩˇ」

1.拿。

造句款、各所需、探囊

2.獲得、得到。

造句樂、暖、信於人

3.選擇、採用。

造句士、景、

4.招致。

造句滅亡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ㄑㄩˇ

拼音


[動]
1.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處〉詩:「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彈。」

2.得到。如:「取樂」、「取暖」、「取信於人」。

3.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4.捕捉。《詩經.豳風.七月》:「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5.選擇。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國演義》第六三回:「統令魏延為先鋒,取南小路而進。」

6.求、尋求。如:「自取滅亡」。《文選.張衡.西京賦》:「列爵十四,競媚取榮。」

7.迎娶。通「娶」。《詩經.豳風.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莊公取齊女為夫人曰哀姜。」
[助]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進行。唐.杜秋娘〈金縷衣〉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名]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