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真的意思

注音 ㄈㄢˇ ㄓㄣ

拼音 fǎn zhēn

基本釋義

⒈  道家語。謂復歸本原,回返天然。

⒉  謂人死歸於自然。

⒊  返歸淳樸。

引證解釋

⒈  道家語。謂復歸本原,回返天然。

《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陳鼓應 今譯:“謹守這些道理而不違失,這就叫做回復到天真的本性。”
《淮南子·齊俗訓》:“今夫 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內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遊玄眇,上通雲天。”

⒉  謂人死歸於自然。

《莊子·大宗師》:“嗟來 桑戶 乎!嗟來 桑戶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
陳啟天 注:“‘真’謂道,或自然。”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形盡神不滅》:“又以生為人羇,死為反真。此所謂知生為大患,以無生為反本者也。”
宋 蘇轍 《再祭張宮保文》:“至於委化之日,泊然反真。”

⒊  返歸淳樸。

晉 傅玄 《傅子·檢商賈》:“故一野不如一市,一市不如一朝,一朝不如一用,一用不如上息欲,上息欲而下反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