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的意思

注音 ㄎㄜˋ ㄌㄡˋ

拼音 kè lòu

基本釋義

⒈  漏壺,一種古代計時器,以銅為壺,底穿一孔,壺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標,從壺中水滴漏而顯示箭上的度數而知其時刻。

water clock;

國語辭典修訂本

刻漏「ㄎㄜˋ ㄌㄡˋ」

⒈  古代的計時器。刻為刻度數的漏箭,漏為盛水的銅壺,用銅壺裝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壺中水從壺底漏出,逐漸減少,箭上刻度漸次顯露,據此測知時刻。

引證解釋

⒈  古計時器。以銅為壺,底穿孔,壺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標,壺中水滴漏漸少,箭上度數即漸次顯露,視之可知時刻。古代刻漏之法,分刻多寡不一。參閱《續通志·天文六》。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上》:“刻漏以一百二十為度。”
按,《漢書·哀帝紀》作“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顏師古 注:“舊漏晝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因為醉歌》:“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
《明史·天文志一》:“明太祖 平 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
清 沉初 《清西筆記·紀職志》:“交泰殿 大鐘,宮中鹹以為準。殿三間,東間設刻漏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