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皆史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ˋ ㄐ一ㄥ ㄐ一ㄝ ㄕˇ

拼音 liù jīng jiē shǐ

基本釋義

⒈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首倡於元·郝經,清·袁枚亦主此說,至章學誠才系統地提出這一主張。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並非聖人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經皆史”、“六經皆器”的命題,反對“離器言道”。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經皆史「ㄌ一ㄡˋ ㄐ一ㄥ ㄐ一ㄝ ㄕˇ」

⒈  《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應視為古代歷史文獻的一種理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並非聖人為垂教立言而作。歷代皆有此說,如隋王通,宋陳傅良,元郝經,明宋濂、王守仁、王世貞、李贄,清袁枚、章學誠、汪中等。見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及章學誠《文史通義·內篇一·易教上》。

引證解釋

⒈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 中國 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首倡於 元 郝經,清 袁枚 亦主此說,至 章學誠 才系統地提出這一主張。他認為六經乃 夏、商、周 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並非聖人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經皆史”、“六經皆器”的命題,反對“離器言道”。 龔自珍、章炳麟 亦倡此說。參閱 章學誠 《文史通義》中的《易教》、《經解》,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