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臬的意思
注音 ㄨˋ ㄋ一ㄝˋ
拼音 wù niè
基本釋義
⒈ 動盪;不安定。
英turbulent; be uneasy;
⒉ 動搖。
例齒牙兀臬。
英shake;
英文 variant of 杌隉|杌陧[wu4 nie4]
兀臬「ㄨˋ ㄋ一ㄝˋ」
⒈ 動搖不安。形容危險。宋·范成大也作「杌隉」。
引《吳船錄·捲上》:「將至峽,必舍輿,躡草履,經營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峽口。」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兀臲”。動搖貌。
引唐 韓愈 《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
宋 范成大 《吳船錄》捲上:“將至峽,必捨輿,躡草履,經營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峽口。”
▸ 臬兀
▸ 軟兀剌
▸ 乞留兀良
▸ 臬府
▸ 臬極
▸ 臬樴
▸ 臬臺
▸ 飄兀
▸ 臬司
▸ 臬憲
▸ 臬使
▸ 馬兀
▸ 硉兀
▸ 冥然兀坐
▸ 瓏瓏兀兀
▸ 可兀的
▸ 科臬
▸ 矩臬
▸ 克臬
▸ 靜兀兀
▸ 金科玉臬
▸ 圭端臬正
▸ 圭臬
▸ 鶻兀
▸ 藩臬
▸ 枙臬
▸ 奉為圭臬
▸ 蕩兀
▸ 摧兀
▸ 赤留兀剌
▸ 棖臬
▸ 陳臬
▸ 秉臬
▸ 傲兀
▸ 掃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