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貸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ㄚˇ ㄉㄞˋ
拼音 jiǎ dài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假貣”。借貸。
⒉ 寬宥。
假貸「ㄐ一ㄚˇ ㄉㄞˋ」
⒈ 借貸。
引《晏子·內篇·問下》:「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
《後漢書·卷三二·樊巨集傳》:「其素所假貸人閒數百萬,遣令焚削文契。」
⒉ 寬容。
引《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親屬犯罪,無所假貸。」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假貣”。借貸。
引《晏子春秋·問下二三》:“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
《後漢書·樊巨集傳》:“其素所假貸人閒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
《新唐書·高瑀傳》:“自 大曆 後,擇帥悉出宦人中尉,所輸貨至鉅萬,貧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則椎斲膏血,倍以酬息。”
宋 蘇轍 《民政下》之二:“卹小民之所急,而奪豪民假貸之利。”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嚴拒夜飲》:“亭林先生 ……善於治財,故一生羈旅,曾無睏乏。 東海 兩學士宦未顯時,常從假貸,累數千金,亦不取償也。”
⒉ 寬宥。
引《後漢書·安帝紀》:“方今盛夏,且復假貸,以觀厥後。”
李賢 注:“假貸,猶寬容也。盛夏不可即加刑罰,故且寬容。”
唐 孟棨 《本事詩·怨憤》:“吳武陵 ……贜罪狼籍,勑令 廣州 幕吏鞫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貸,持之甚急。”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七:“太宗 時,大臣得罪者,貶謫無所假貸,制辭極言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