侜張的意思

注音 ㄓㄡ ㄓㄤ

拼音 zhōu zhāng

基本釋義

⒈  欺騙;欺誑。

侜張為幻。

deceive;

國語辭典修訂本

侜張「ㄓㄡ ㄓㄤ」

⒈  誑騙。句下漢·鄭玄·箋:「誰侜張誑欺我所美之人乎?」也作「譸張」。

《詩經·陳風·防有鵲巢》:「誰侜予美」

引證解釋

⒈  欺誑;欺謾。

漢 仲長統 《昌言》:“於是淫厲亂神之禮興焉,侜張變怪之言起焉。”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列朝詩集小傳》:“其論詩力表 程孟陽,用 遺山 《中州集·溪南詩老》例,謚之曰‘鬆圓詩老’,讚歎投地,若不容口,過情之論,迨近侜張。”

⒉  囂張;強橫。

《南齊書·高帝紀上》:“醜 羯 侜張,勢振 彭 泗,乘勝長驅,窺覦京甸。”
《魏書·邢巒傳》:“賊 衍 此舉,實為傾國。比者 宿豫 陷沒, 淮陽 嬰城,凶狡侜張,規抗王旅。”
《魏書·陽平王熙傳》:“賊眾侜張,所在強盛。”
清 樑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任胥役之需索,奸匪之侜張,而不出十日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