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的意思

注音 ㄗㄨㄛˋ ㄖㄣˊ

拼音 zuò rén

基本釋義

⒈  為人處世。

作人的學問大著哩。

behave; conduct oneself;

⒉  教育人民,培植人才。

作人要從根本上抓起。

bring up men of talent; employ worthy men;


英文 to conduct oneself, same as 做人

國語辭典修訂本

作人「ㄗㄨㄛˋ ㄖㄣˊ」

⒈  為人行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

⒉  培育人才。

《詩經·大雅·棫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⒊  從事勞動工作的人。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東角樓街巷》:「至平明,羊頭、肚肺、……、蛤蜊之類訖,方有諸手作人上市買賣零碎作料。」

引證解釋

⒈  後因稱任用和造就人才為“作人”。

《詩·大雅·棫樸》:“周王 壽考,遐不作人。”
孔穎達 疏:“作人者,變舊造新之辭。”
明 張居正 《賀朱鎮山重膺殊恩序》:“君上所以命官作人,與臣子所以表樹勛烈者,匪忠孝盍繇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造士之作人也密,求賢之作人也神。”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且學校作人,凡人皆作,女子亦人也,豈鳥獸不可與同群哉!”

⒉  做人。指立身行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王敦 ﹞問 溫 (指 溫嶠 )曰:‘皇太子作人何似?’ 溫 曰:‘小人無以測君子。’”

⒊  指通人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鴉頭言於母曰:‘母日責我不作錢樹子,今請得如母所願。我初學作人,勿以區區放卻財神去。’”

⒋  指役夫、匠人等勞動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若水》:“其水東北流,逕 博南山。

漢武帝 時,通 博南山 道,渡 蘭倉津,土地絶遠,行者苦之,歌曰:‘ 漢 德廣,開不賓,渡 博南,越 倉津,渡 蘭倉,為作人。’”
趙一清 注:“作人,猶役徒也。”
《法苑珠林》卷七一:“嘗僱人築宅,不還其價。作人求錢, 卞 父鞭之。”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至平明……方有諸手作人上市,買賣零碎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