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ㄑ一

拼音 sān qī

基本釋義

⒈  二百十年。二十一歲。人死後廿一日。三魂七魄。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有止血作用,也叫田七。


英文 pseudoginseng (Panax pseudoginseng)​, hemostatic herb

法語 Panax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七「ㄙㄢ ㄑ一」

⒈  植物名。菊科,多年生草本。葉片呈羽狀互生,秋開黃花。根可止血,供藥用。葉汁亦可消蟲螯之毒。

引證解釋

⒈  二百十年。

《漢書·路溫舒傳》:“溫舒 從祖父受歷數天文,以為 漢 厄三七之間。”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三七,二百一十歲也。自 漢 初至 哀帝 元年,二百一年也,至 平帝 崩二百十一年。”
漢 陳琳 《神女賦》:“漢 三七之 建安,荊 野蠢而作仇。”
《宋書·符瑞志上》:“讖者雲:‘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三七之妖運告終,九五之真人已出。”

⒉  二十一歲。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二章引 清 無名氏《繡香囊》彈詞:“二八登科標名早,三七入試舉孝廉。”

⒊  人死後廿一日。

《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
巴金 《家》三七:“珏 真可憐,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們家裡的長輩除了媽同姑媽,就沒有一個人去看過她。”

⒋  三魂七魄。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故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⒌  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有止血作用,也叫田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三七》:“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説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