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的意思

注音 ㄕㄢ ㄕㄢ

拼音 shān shān

基本釋義

⒈  形容衣裙玉珮的聲音。

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宋玉《神女賦》
時聞雜佩聲珊珊。——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

clink;

⒉  輕盈、舒緩的樣子;美好的樣子。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of lady's manner of walking) leisurely;

國語辭典修訂本

珊珊「ㄕㄢ ㄕㄢ」

⒈  佩玉相擊聲。

《文選·宋玉·神女賦》:「動霧谷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⒉  晶瑩明潔的樣子。

唐·韋莊〈白櫻桃〉詩:「只應漢武金盤上,瀉得珊珊百露珠。」
宋·張孝祥〈鷓鴣天·月地雲堦歡意闌〉詞:「情脈脈,淚珊珊。梅花音信隔關山。」

⒊  形容女子緩步慢移的姿態。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又良久,見姥擁一姬珊珊而來。淡妝不施脂粉,衣絹素,無豔服。」
《聊齋志異·卷三·連瑣》:「一更向盡,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樹,低首哀吟。」

⒋  形容高雅飄逸的樣子。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珊珊仙骨誰能近,字與林家恐未真。」

引證解釋

⒈  玉佩聲。

唐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 秦 樓壓 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玉佩丁東響珊珊。”

⒉  形容風雨等聲音。

唐 元稹 《琵琶歌》:“一彈既罷又一彈,珠幢夜靜風珊珊。”
宋 辛棄疾 《臨江仙》詞:“夜雨南塘新瓦響,三更急雨珊珊。”

⒊  晶瑩貌。

前蜀 韋莊 《白櫻桃》詩:“只應 漢武 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情脈脈,淚珊珊,梅花音信隔關山。”

⒋  高潔飄逸貌。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引 清 奇麗川 《和高青邱梅花》詩:“珊珊仙骨誰能近,字與 林 家恐未真。”
清 張詡 《摸魚兒·吳門喜晤夢華》詞:“堪喜處,是仙骨珊珊,久脫風塵苦。”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竹子 乃淡妝雅服,玉骨珊珊,花燈晨夕,一上氍毹,令人心爽。”

⒌  緩慢移動貌,常用以形容女子步態。

明 梅鼎祚 《崑崙奴》第三折:“步珊珊,環珮長;動霏霏,羅綺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一更向盡,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樹,低首哀吟。”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三章:“忽有古裝夫人,珊珊來至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