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相的意思

注音 ㄋㄟˋ ㄒ一ㄤ

拼音 nèi xiāng

基本釋義

⒈  唐開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專掌內命,參裁朝廷大議,人稱“內相”。《舊唐書·陸贄傳》:“及出居艱阻之中,雖有宰臣,而謀猷參決,多出於贄,故當時目為'內相'。”後以“內相”為翰林學士的別稱。

⒉  指宮中太監。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內相「ㄋㄟˋ ㄒ一ㄤ」

⒈  唐翰林學士的美稱。專掌內命,參與朝廷議案。

《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贄初入翰林……雖有宰臣,而謀猷參決,多出於贄,故當時目為『內相』。」

⒉  太監、宦官。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當今內相當權,廣有私路,可以得官。」

⒊  稱人妻善治家者。

⒋  日本的內務省大臣,掌管內政,相當於內政部長。

引證解釋

⒈  唐 開元 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專掌內命,參裁朝廷大議,人稱“內相”。

《舊唐書·陸贄傳》:“及出居艱阻之中,雖有宰臣,而謀猷參決,多出於 贄,故當時目為‘內相’。”
後以“內相”為翰林學士的別稱。 宋 梅堯臣 《永叔內翰見訪》詩:“內相能來顧,為郎樂有餘。”
清 趙翼 《汪文端師歿已數月和淚漬墨以詩哭之凡一千字》:“作楫中朝望,和羹內相權。”

⒉  指宮中太監。

《紅樓夢》第八三回:“門上人進來回説:‘有兩個內相在外,要見二位老爺呢。’……門上的人領了老公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