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葷的意思
注音 ㄨˇ ㄏㄨㄣ
拼音 wǔ hūn
基本釋義
⒈ 五種有辛辣味的蔬菜。佛教指大蒜、韭菜、薤、蔥、興渠(根像蘿蔔,氣味像蒜)
英the five vegetables with a peculiar smell;
國語辭典簡編本
五葷「ㄨˇ ㄏㄨㄣ」
泛指具辛辣味的食物,各家說法不一。鍊形家稱小蒜、大蒜、韭、油菜、香菜為「五葷」;道家稱韭、蒜、油菜、香菜、蕎頭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青蔥為「五葷」。 △五辛
五葷「ㄨˇ ㄏㄨㄣ」
⒈ 五種列入葷食的植物。鍊形家稱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稱韭、蒜、蕓薹、胡荽、薤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六·菜部·蒜》。
引《西遊記·第八回》:「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所謂五葷者,蔥、韭、蒝荽之類。」
引證解釋
⒈ 即五辛。
引宋 陳德武 《馬頭調·醉打山門》:“那 濟顛 僧,五葷都用,他全不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蒜》:“五葷即五辛,謂其辛臭昏神伐性也。鍊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興渠,即阿魏也,雖各不同,然皆辛薰之物。”
《西遊記》第八回:“﹝ 豬八戒 ﹞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絶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 三葷五厭
▸ 三牲五鼎
▸ 三百五篇
▸ 三一回五一回
▸ 三表五餌
▸ 三反五反運動
▸ 三環五扣
▸ 全唐五代詞
▸ 三山五嶽
▸ 三三五五
▸ 膳葷
▸ 人五人六
▸ 去天尺五
▸ 茹葷
▸ 牽四掛五
▸ 牽五掛四
▸ 日誦五車
▸ 前五子
▸ 七貴五侯
▸ 破敗五鬼
▸ 破家五鬼
▸ 七相五公
▸ 破五
▸ 前五代
▸ 起五更
▸ 七五三
▸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 撁五掛四
▸ 跑五方
▸ 七策五成
▸ 鬧五魁
▸ 南五祖
▸ 目迷五色
▸ 墨分五色
▸ 銘感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