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代謝紊亂

[拼音]:xiongqiang jiye

[英文]:pleural effusion

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胸膜腔內液體增多的現象。多呈黃色,少數呈血性,分為滲出性和漏出性。是胸腔疾病的重要表現之一。肺臟表面與胸壁內面分別由髒層胸膜和壁層胸膜包被,兩層胸膜之間稱為胸膜腔。胸膜腔中有少量(3~15ml)漿液,在肺臟呼吸運動時起潤滑作用。當胸膜因炎症、腫瘤、免疫性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影響時,胸腔內液體明顯增加,發生胸腔積液。其症狀與積液的多少和引起胸腔積液的疾病種類有關,常表現為胸痛、乾咳和氣促。

概述

胸腔積液作為多種原因所形成的綜合病狀,其胸水量有很大差異,重者胸水可佔滿一側胸腔。而輕度的炎症性胸腔積液甚至被忽視,直到胸部X射線透視時方發現膈肋角已有粘連。一旦發現胸腔有液體存在,應積極找出其原發疾病。通常結核性胸腔積液發生年齡較輕,少數也可以在較高年齡發病,腫瘤性胸腔積液則發病年齡較高。

胸腔是肺與胸壁之間的腔隙,在有液體存在時,液體可以分佈廣泛並隨體位改變,有時也表現為侷限性積液,包括存在於肺葉之間的葉間積液,肺底部的肺底積液以及由於胸膜炎症等引起粘連而形成的包裹性積液。

病因和發病機理

健康人胸腔內的胸液是在不斷地形成和吸收,處於動態平衡。其產生和吸收依賴於膠體滲透壓和組織壓之間的相互關係。正常人壁層胸膜體迴圈毛細血管的靜水壓為30釐米水柱(cmH2O)(指毛細血管內液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在平靜呼氣末(即功能殘氣位)胸腔壓是負5cmH2O,所以驅動液體從壁層胸膜到胸腔的靜水壓力為35cmH2O;體迴圈毛細血管的膠體滲透壓是34cmH2O。而胸腔內膠體滲透壓為8cmH2O,它們的驅動方向相反,因此膠體壓對液體的驅動作用是34-8=26cmH2O,方向是由胸腔到毛細血管。這兩種壓力對液體總的作用是35-26=9cmH2O,它使液體由壁層胸膜到胸膜腔。在髒層胸膜的肺動脈毛細血管靜水壓力11cmH2O,胸腔壓仍為負5cmH2O,因此驅動液體由髒層胸膜到胸腔的靜水壓力為16cmH2O;而髒層胸膜肺動脈毛細血管與胸腔內膠體滲透壓的驅動作用同樣是34-8=26cmH2O,方向是由胸腔到毛細血管,這兩種壓力對液體的綜合作用為26-16=10cmH2O,它使液體由胸腔到髒層胸膜。健康人胸腔液體在壁層胸膜形成,驅動壓為9cmH2O,在髒層胸膜吸收,驅動壓為 10cmH2O。當然組織內的壓力、間皮細胞層的滲透性和淋巴管內的壓力也影響這一過程。當胸膜有炎症時,血管滲透性增加,區域性血流增多引起靜水壓增加而導致胸腔積液。當髒層與壁層胸膜毛細血管靜水壓上升或血槳膠體滲透壓明顯下降時,液體漏入胸腔,也發生胸腔積液。因纖維化、腫瘤侵犯縱隔淋巴結等使淋巴引流作用減低時,亦引起胸腔積液。

胸液在病理情況下主要分為滲出性胸水和漏出性胸水兩大類。滲出性胸水主要在炎症時出現,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細胞成分,漏出性胸水因靜脈壓增加和血漿膠體滲透壓明顯減低而引起,蛋白含量及細胞成分均低。此外,還有膿性、血性、乳糜性胸水等。常根據胸水不同性質來診斷引起胸腔積液的原發疾病。

胸腔積液的病因中,感染性胸腔積液最多見。引起感染的病原體包括結核桿菌、一般細菌(如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真菌(如放射菌)病毒和寄生蟲(阿米巴原蟲、卡氏肺囊蟲等),結核菌由胸膜下結核乾酪肉芽腫直接破裂或經淋巴引流侵及胸膜,並由於結核菌素的過敏作用引起胸膜滲出。腫瘤性胸腔積液多發生於老年,約佔惡性腫瘤的42%。最常見的原發腫瘤是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由於腫瘤侵犯胸膜、支氣管癌腫阻塞氣管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腫瘤縱隔轉移使淋巴管阻塞而致。

臨床表現

炎症性胸腔積液起病較急,腫瘤性胸腔積液不易早期發現。胸部疼痛、乾咳、呼吸困難是胸腔積液常見的症狀,且與胸腔積液的量和原發疾病的種類有關。小量胸腔積液時,可無症狀。若由於急性炎症所致,常有胸痛和乾咳,胸痛隨呼吸運動而加重。聽診有胸膜摩擦音。中等量胸腔積液時,原存在的胸痛常消失,但活動後可出現呼吸困難和心悸,病變部位扣診呈濁音或實音,聽診呼吸音明顯減弱。當大量胸腔積液時,由於肺受到液體的壓迫使呼吸面積減少,同時縱隔因受壓移位出現呼吸困難和心跳加快,氣管也被推向健側,胸水體徵更加明顯。

診斷

首先明確胸腔記憶體在積液,其次是瞭解胸水的性質和引起胸水的原發疾病。根據症狀及體格檢查,通常可以診斷胸腔積液,但少量的胸水診斷比較困難。有時還需要和胸膜增厚一側膈肌增高相鑑別。 X射線檢查是診斷胸腔積液的較好方法。在小量積液時,可見到肋膈角變鈍或填平。超聲波檢查不僅可以確定胸腔積液的存在,而且可以更確切地估計胸水量。抽取胸水進行化驗可以明確胸水的性質和病因。胸水大都呈黃色,較清晰。血性胸水則為紅色。也可以是膿性或混濁的乳糜狀。鑑別胸水是滲出性還是漏出性對診斷胸腔積液的病因有重要意義。滲出性胸水蛋白質含量常高於 2.5~3.0g%,白細胞數高於500/mm3,比重在1.018以上;而漏出液蛋白質含量低於 2.5~3.0%,白細胞數多在100/mm3以內,比重小於1.017,也有人提出胸水中蛋白含量與血清中蛋白含量的比值超過0.5,乳酸脫氫酶含量超過200單位,胸水與血液中乳酸脫氫酶比值超過 0.6三項中符合任何一項者即為滲出液。胸水的特殊檢查包括溶菌酶、腺苷脫氨酶、oroso-粘蛋白(一種由肝臟合成或來自白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作為胸水比較特異性的檢查方法,有胸水細胞學檢查、細菌學檢查及胸膜活組織檢查、胸腔鏡檢查等。

治療

主要應治療原發疾病。經胸壁作胸腔穿刺抽液是胸腔積液的主要治療方法。結核性胸膜炎及早抽取胸水可減少胸膜肥厚粘連;腫瘤性胸腔積液胸水大量產生難以控制可於抽液後胸腔內注入抗腫瘤藥物,或放射性同位素,或非特異性炎症性物質,如四環素等造成胸膜炎症、粘連、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