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體

[拼音]:shoutaiyin feijing

[英文]:Lung Channel of Hand Taiyin,Lung Meridian,LU

十二經脈之一。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臂泰(太)陰癬(脈)”;《帛書·經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臂鉅陰脈(脈)”。《靈樞·經脈》稱為“肺手太陰之脈”。現通稱為手太陰肺經,簡稱肺經。

循行

《帛書·經脈》兩種本所載此經脈皆自臂或手掌中始,上行沿上肢內側出腋入心中。為向心性循行,且不與肺相關而與心相關。《靈樞·經脈》改向心性走向為離心性走向,改與心相關為與肺、大腸相屬絡,載述方全,沿用至今。手太陰肺經起始於中焦(即上腹部胃脘所居處),然後向下絡於大腸,再返回來沿胃上口,即賁門部,穿過膈膜上至胸中而屬於本髒肺。然後從肺系(即氣管等),而橫行出於腋窩前下側,即出於體腔外向上肢走行,沿上臂內側,走在手少陰及手厥陰二經之前面,向下行至肘窩中,再沿著前臂內側橈側緣下行,到達腕部橈骨莖突內側,進入橈動脈搏動處(寸口或氣口),然後到達手掌橈側面肌肉隆起處,狀若魚腹,名曰手魚,沿著手魚的邊緣與手背移行部(魚際),出於拇指之橈側端。它的分支脈是從腕部上側(橈骨莖突處)分出走向食指橈側達其末端,接手陽明大腸經(見圖)。

病候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病為“心痛、心煩而噫”;乙種本述有“心滂滂如痛”,又載有“缺盆痛,甚(則)交兩手而戰,此為臂蹶(厥)”,還載有“是臂鉅陰脈(脈)主治其所產病:(胸)痛,(脘)痛,心痛,四末痛,?(瘕),為五病”。兩本所載尚與肺無關。至《內經》則進行了補充和修訂。《靈樞·經脈》載其病候有:肺脹,胸滿,咳嗽,氣喘,呼吸短促,缺盆(鎖骨上窩)痛,肩背和上肢掌面橈側痛冷,手心熱,煩心,小便頻數,尿色亦有變化等。

腧穴

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左右合計22穴。

參考文章

手太陰肺經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