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

藥材名稱:錐慄

名稱出處:《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概況

異名:栲慄(《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基源:為殼鬥科錐屬植物錐的葉及種子。

原植物:錐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形態:常綠喬木,高5~15m;小枝無毛。葉硬紙質至革質,兩側對稱或基部略不對稱,披針形,有時常長橢圓形或卵形,長7~12cm,寬2.5~4cm,先端漸尖,基部常圓形,邊緣自下半部有鋸狀齒裂,幹後兩面近同色,無毛,中脈在葉面凸起,側脈10~12對;葉柄長1.5~2cm。雄花序圓錐狀或穗狀,花單生。每總苞有雌花1~2朵。殼鬥圓球形,規則的3~4裂,連刺直徑2.8~3.5cm,內面密生黃褐色長絨毛,苞片刺狀,長約1cm,中部以下合生成束,刺或刺束均勻散生,常遮蔽殼鬥;堅果卵形,直徑0.8~1.2cm,長1~1.5cm無毛;果臍約和基部等大。(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圖84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坡及山谷林中。分佈於湖南、廣東、廣西、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

生藥

採集:夏、秋採集,除去雜質,晒乾。

藥性

性味:《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甘,平。”

功效:健胃補腎。

主治:《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腎虛,痿弱,消瘦。”

用法用量:內服:炒食;或與瘦豬肉同煮吃。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體質虛弱,脾胃不健:錐慄適量炒食,或與瘦豬肉同煮食。”

參考文章

錐慄枝條栽培花菇技術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