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葉
藥材名稱:鍋焦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鍋粑(王玷桂《不藥良方》),黃金粉(《綱目拾遺》)。
基源:為禾本科稻、黍等果實去殼加水燒乾飯時所起的焦鍋巴。
原植物:稻Oryza sativa L.及黍Panicum miliaceum L.
餘項參見“稻”及“黍”條。
藥性
性味:《綱目拾遺》:“味苦、甘,性平。”
功效:補氣,運脾,消食,止洩瀉。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玉露霜(《行篋檢祕》)治老人脾洩:白朮(炒)60g,陳皮45g,蓮肉(去心)120g,薏苡仁(炒)120g,糯米(炒)30g,綠豆(炒)30g,熟陳米鍋粑(炒)30g,糖霜量加,共研為末,每用6~9g,滾水調勻服。 ②《種福堂公選良方》:“治白瀉不止:乾飯鍋粑60g,松花(炒)60g,臘肉骨頭(烘脆)15g,共為末,砂糖調,不拘時服。” ③《樑侯瀛集驗良方》:“治老幼脾虛久瀉:鍋焦(為末)120g,蓮肉(去心,淨末)120g,白糖120g,共和勻,每服3~5匙,1日3次,食遠下。” ④鍋焦丸(《周益生家寶方》)治小兒消化不良:鍋焦(炒黃)1500g,神曲(炒)120g,砂仁(炒)60g,山楂(蒸)120g,蓮肉(去心)120g,雞肫皮(炒)30g。共為細末,加白糖、米粉和勻,焙作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