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肉

藥材名稱:金邊兔耳風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兔耳一枝箭(《綱目拾遺》),樸地金鐘(《泉州本草》),肺形草(《湖南藥物志》),兔耳金邊草(《浙江民間常用中草藥》),朝天一柱香(《貴州草藥》),杏香兔耳風(《浙江藥用植物志》)。

基源:為菊科兔耳風屬植物杏香免耳風的全草。

原植物:杏香兔耳風Ainsliaea fragrans Champ.

歷史:本品首載於《綱目拾遺》:“金邊兔耳,形如兔耳草,貼地生,葉上面淡綠,下面微白,有筋脈,綠邊黃毛,茸茸作金色,初生時葉稍卷如兔耳形,沙土山上最多。”《綱目拾遺》又稱本品為兔耳一支箭:“生陰山腳下,立夏時發苗,葉布地生,類兔耳形,葉厚,邊有黃毛軟刺,莖背俱有黃毛,寒露時抽心,高5寸許,上有倒刺而軟,即花也,每枝只一花,故名一支箭。”這些描述與現商品藥材原植物十分相似。說明古今所用原植物基本一致。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cm,被棕色長毛,具較短的匍匐根莖,基生葉5~10,葉柄長3~10cm,被棕色絨毛;葉片卵狀長橢圓形,似兔耳,長3~10cm,寬2~5cm,基部心形,邊緣全緣或波狀,疏生刺齒,背面具棕色長絨毛,有時背面呈紫紅色。頭狀花序細長,組成總狀花叢;總苞細管狀,總苞片多層;每頭狀花序具花3~4朵,管狀,白色,稍有杏仁香味。瘦果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冠毛棕黃色。花果期8~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663頁.圖6740)

生境與分佈:生於陰溼的山坡灌叢、溪溝旁或草叢中。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等地。

化學性質

全草含木栓酮(Friedelin Ⅰ)、表木栓醇(Epifnedelinol)、羊齒烯醇(Ferenol)、正三十二酸(Dotriacontanoic acid)、正二十六醇(Hexacosanol)、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1]。 地上部分含愈創內酯類倍半萜內酯:中美菊素C(ZaluzaninC)、8α-羥基-11α,13-二氫中美菊素C、4β,14,112,13-四氫中美菊素、4β,14二氫中美菊素C、豆甾醇、石竹烯[2]。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 1983;11:6。


[2] Phytochemistry 1982;21(8):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