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膠
藥材名稱:假酸漿子
名稱出處:《貴州草藥》
概況
異名:水晶涼粉、冰粉子(貴州),鞭打繡球、草本酸木瓜(雲南昆明),藍花天仙子、大千生、涼粉(雲南)。
基源:為茄科假酸漿屬植物假酸漿的種子。假酸漿屬全世界1種,中國有栽培或逸出而成野生。藥用。
原植物:假酸漿Nicandra physaloides(L.)Gaertn.(Atropa physaloides L.)
形態:莖直立,高0.4~1.5m,有稜條,上部互動不等的二歧分枝。葉卵形或橢圓形,長4~12cm,寬2~8cm,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具圓缺的粗齒或淺裂;葉柄長約為葉片的1/3~1/4。花單生於枝腋而與葉對生,具有較葉柄長的花梗,俯垂;花萼5深裂,裂片頂端尖銳、基部心臟狀箭形,有2尖銳的耳片,果時包圍果實,直徑2.5~4cm;花冠鍾狀,淺藍色,直徑達4cm,簷部有折襞,5淺裂。漿果球狀,直徑1.5~2cm,黃色。種子淡褐色,直徑約1mm。花果期夏秋季。(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7卷.第1分冊.7頁.圖版1)
生境與分佈:原產南美洲,中國有栽培或逸為野生;生於田邊、荒地或住宅區。產於河北、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化學性質
種子含油18.6%,其中飽和脂肪酸11.1%,亞油酸20.8%,油酸64.4%,不皂化物(豆甾醇、谷甾醇)0.83%[1]。種子所得的果膠是一種至少有四種大分子成分組成的物質,這些成分的結構並不完全相同,其紫外圖譜無差異,都在205nm處出現吸收峰。圖中未見蛋白質(260~280nm)和核酸(240~290nm)的吸收峰[2]。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4528。
[2]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1994;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