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脂

藥材名稱:貓腿姑

名稱出處:《中藥大辭典》

概況

基源:為菊科薊屬植物絨背薊的塊根。

原植物:絨背薊Cirsium vlassovianum Fisch.

形態:多年生草本,有塊根。莖直立,有條稜,單生,不分枝或上部傘房狀花序分枝,高25~90cm,全部莖枝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或上部混生稀疏絨毛。下部葉有短或長柄,中部及上部葉基部耳狀擴大或圓形擴大,半抱莖;全部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急尖或鈍,中部葉較大,長6~20cm,寬2~3cm,上部葉較小,全部葉不全裂,邊緣有長約1mm的針刺狀緣毛;兩面異色,表面綠色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背面灰白色,被稠密的絨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花枝頂,少陣列成疏鬆的傘房花序或穗狀花序,穗狀花序下部的頭狀花序常不發育或發育遲緩;總苞長卵形,直徑約2cm,總苞片約7層,緊密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最外層長三角形,長約5mm,寬約2mm,頂端急尖成短針刺,中內層總苞片,長9~12mm,寬約2mm,頂端急尖成短針刺,最內層的寬線形,長約2cm,寬約1.5cm,頂端長漸尖,膜質,中外層頂端針刺長都不及1mm,全部苞片外面有黑色粘腺;花紫色,花冠長約1.7cm,簷部長約1cm,不等5深裂,細管部長約7mm。瘦果倒披針狀或偏斜披針狀,稍壓扁,長約4mm,寬約2mm,褐色,頂端截形或斜截,有棕色脈紋;冠毛淺褐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羽毛狀,長約1.5cm,淡褐色。花果期5~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614頁.圖6641)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350~1480m的山坡林中、林緣、河邊或潮溼地。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及內蒙古等省區。原蘇聯遠東地區,朝鮮及蒙古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春、秋季採挖塊根,洗淨,鮮用或晒乾。

藥性

性味:微辛,溫。

功效:祛風,除溼,止痛。

主治:風溼性關節炎,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浸酒。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中藥大辭典》:“治風溼性關節炎:貓腿姑12g,白酒500ml,浸7日,每服10~15ml,每日3次,兒童酌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