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尼豆瓣綠

藥材名稱:海決明

名稱出處:《中國動物藥》

概況

異名:馬蹄螺(《中國動物藥》)。

基源:為馬蹄螺科凹螺屬動物黑凹螺、繡凹螺。藥用其貝殼。

原動物:黑凹螺Chlorostoma nigerrima(Gmelin),又名馬蹄子(《中國藥用動物志》)。繡凹螺Chlorostoma rusticum

形態:黑凹螺 貝殼呈塔形。殼質厚而結實。一般殼高約24mm,殼寬與殼高略相等。螺層6層,殼頂3層很小,下面3層寬度驟然增大。縫合線細而清晰。殼頂乳突狀,較光滑。殼面一般較平直,但在次體螺層則常顯膨脹。生長紋細波狀,放射肋細密,與生長紋交叉而行。殼表面灰黑色。殼基部較平整,有縱走的灰黑色條紋和自殼面引伸而來的肋痕。殼內面銀白色,有珍珠光澤。殼口斜,內面有數條環行的細褶襞。內脣斜,呈“U”字形,中部延伸成白色的胼胝,基部有鈍齒1~2枚。厴角質,圓形,褐色,多旋,核在中央。臍孔深,部分被內脣之胼胝所掩蓋,致變得很小,周緣灰白色。

生境與分佈:為亞熱帶種。生活於潮間帶中、下區的岩石間。分佈於東海、南海。

鏽凹螺 殼為圓錐形。殼質堅實而厚,螺層約6層,自上而下迅速增大。露於外面的螺層略呈隆起狀。縫合線顯著。殼塔較高,呈圓錐的突起。殼頂通常呈破蝕狀態,很少有儲存完整的。體螺層不膨大。殼底平,與體螺層相交成70°角。貝殼表面自殼頂向下的各層都具有很顯著的斜行肋線,尤以在體螺層外面者最為顯著。生長線細密,清晰可辨,與斜的放肋成十字形交叉。殼面為黃褐色,具有斜形的棕色帶,位於斜行的肋線上。殼的內面為灰白色,具有珍珠光澤。殼口斜,呈馬蹄形。外脣簡單而薄,具有一個褐色與黃褐色相間的鑲邊;內脣厚,上方臍孔伸出一白色遮緣,下方向殼口伸出1或2個白色齒。厴為角質,形圓而薄,棕紅色,具有一銀色邊緣,核位於中心,有多數微細的同心環紋。臍孔圓形,大而深,在臍孔的周圍常有一圈白色帶環繞之。一般殼高為23mm,寬25mm。大者殼高可達25.7mm。

生境與分佈:為亞熱帶種,生活在潮間帶下區至潮下帶20m深的岩石上。以藻類為食。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

生藥

採集:隨時捕捉,捕後去肉洗淨,清水浸泡1周,晾乾。

化學性質

貝殼含碳酸鈣、磷酸鈣。還含精氨酸、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14種氨基酸。其中有13種與石決明相同。

參考文獻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