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藤中汁

藥材名稱:絲瓜根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基源:為葫蘆科絲瓜屬植物絲瓜的根。

原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

餘項參見“絲瓜”條。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幹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性味:甘,平。 ①《嶺南採藥錄》:“甘,寒。” ②《重慶草藥》:“甘、微苦,平。” ③《杭州植物園藥用植物名錄》:“涼,甘。”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平。”

功效:活血,通絡,清熱,解毒。

主治:偏頭痛,鼻炎,副鼻竇炎,咳嗽痰少,乳腺炎,腰痛,喉風腫痛,熱痺,腸風下血,痔漏,瘡癤,蛇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腦漏,痔瘡,蛇傷。” ②《重慶草藥》:“通經絡,行血,消腫脹,下乳。治乳房腫痛,腰背脹痛。” ③《防治老年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治鼻炎,副鼻竇炎。” ④《杭州植物園藥用植物名錄》:“治咳嗽痰少,熱痺。” ⑤《浙南本草新編》:“治急性風溼性關節炎,鼻竇炎,萎縮性鼻炎。” ⑥《中藥大辭典》:“活血,通絡,消腫。治偏頭痛,腰痛,乳腺炎,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 ⑦《四川中藥志》:“清痰化痰。用於支氣管炎。” ⑧《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利溼。治熱痺,小兒夏季熱,痢疾。” ⑨《中醫大辭典·中藥分冊》:“治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50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搗敷,煎水洗或搗汁塗。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中國民間實用醫方》:“治左脅作痛:絲瓜根30g,枳實10g,川芎10g,甘草6g,白芍15g,延胡索10g。水煎服,每日1劑。”

單方應用:①《衛生雜興》:“治腰痛不止:絲瓜根燒存性,為末,每溫酒服6g。” ②《滇南本草》:“治腸風下血,痔漏脫肛:絲瓜根經霜者陰乾,每服9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