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蟬

藥材名稱:土田七

名稱出處:廣西

概況

異名:竹葉三七(《中藥大辭典》),姜三七、三七姜、姜田七(廣西)。

基源:為姜科土田七屬植物土田七的塊莖.土田七屬全世界約有6種,中國僅1種。

原植物:土田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King ex Bak.)Craib(Kaempferia involucratus King ex Bak.)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莖塊狀,約1cm,外面棕黃色,粉質,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形的塊根 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18cm,寬2~3.5cm,綠色或染紫;葉柄長6~18cm花10~15朵聚生於鍾狀的總苞中,總苞長4~5cm,寬2~2.5cm,頂端2~3裂,總苞及花的各部常有棕色透明的小腺點;總花梗長2.5~10cm;小苞片線形,膜質,長約1.5cm;花白色;萼管長9~11mm,頂端淺3裂;花冠管長2.5~2.7cm,裂片長圓形,長約1.2cm,後方的一片稍大,頂端具小尖頭;側生退化雄蕊倒披針形,長1.6~2cm,寬約4mm;脣瓣倒卵狀匙形,長約2mm,上部寬約1.3cm,深裂至5mm處,白色,中央有杏黃色斑,內被長柔毛,生活時脣瓣與側生退化雄蕊捲成筒狀,露出於總苞之上;花葯長約5mm,花絲長約2mm;藥隔附屬體半圓形,長約3mm;花柱線形,柱頭具緣毛;子房卵形,長約3.5mm。花期5~6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6卷.第2分冊.45頁.圖版14)

生境與分佈:野生於林下、荒坡或栽培。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印度、緬甸、寮國、越南、錫金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冬,春季採挖塊莖,洗淨,晒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性味:辛、微苦,溫。

功效:散瘀消腫,活血止血,行氣止痛。

主治:跌打瘀痛,風溼骨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蟲蛇咬傷,牙齒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浸酒。外用:研粉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湖南藥物志》:“治面板皸裂:鮮土田七搗爛敷患處。” ②《湖南藥物志》:“治瘡癤腫毒,淋巴結結核:鮮土田七用水或醋磨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