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果藤
藥材名稱:山橙
名稱出處:《本草求原》
概況
異名:屈頭雞(《本草求原》),山大哥(《嶺南採藥錄》)。
基源:為夾竹桃科山橙屬植物山橙的果實。山橙屬全世界約53種,中國約11種。
原植物: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ex Benth.,又名馬騮藤(廣東)、猴子果(廣西)。
形態:攀援木質藤本,長達10m,具乳汁。除花序被稀疏的柔毛外,其餘無毛;小枝褐色。葉近革質,橢圓形或卵圓形,長5~5.9cm,寬1.8~4.5cm,頂端短漸尖,基部漸尖或圓形,葉面深綠色而有光澤;葉柄長約8mm。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花白色;花萼長約3mm,被微毛,裂片卵圓形,頂端圓形或鈍,邊緣膜質;花冠筒長1~1.4cm,外被微毛,裂片約為花冠筒的1/2或與之等長,基部稍狹,上部向一邊擴大成鐮刀狀或成斧形,具雙齒;副花冠鍾狀或筒狀,頂端成5裂片,伸出花冠喉外;雄蕊著生在花冠筒中部。漿果球形,頂端具鈍頭,直徑5~8cm,成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種子多數,犬齒狀或兩側扁平,長約8mm,干時棕褐色。花期5~11月,果期8月~翌年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417頁.圖4788)
生境與分佈:生於丘陵、山谷,攀援於樹木或石壁上。分佈於廣東、廣西。
生藥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晒乾。 藥材主產於廣東。
鑑別:果實圓球形,直徑3.5~6cm;表面橙紅色,可見深棕色的斑紋,有光澤,常有花萼宿存。果皮堅韌,果肉乾縮呈海綿狀,白色與棕色相雜,2室,有多數種子鑲嵌於果肉內。種子扁圓形,長約5mm,棕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密佈斜細孔;種仁黃色,富油質。以個大、橙紅色、乾燥者為佳。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黴蛀。
藥性
性味:苦,涼。 ①《本草求原》:“苦、甘,平。” ②《廣東中藥》:“苦,平。有小毒。” ③《中藥大辭典》:“苦,平。有小毒。”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涼。”
功效:行氣止痛,消積化痰。
主治:消化不良,小兒疳積,睪丸炎,疝氣痛,腹痛,咳嗽痰多。 ①《本草求原》:“滋陰,清熱積氣痛,功同羅漢果。其殼,洗面板血熱毒,搽溼癬疥癩。” ②《植物名實圖考》:“治膈症,煎其皮作飲服之。” ③《嶺南採藥錄》:“理小腸疝氣,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④《中藥大辭典》:“行氣,止痛,除溼,殺蟲。治胃氣痛,膈症,疝氣,瘰癧,面板熱毒,溼癬疥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