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刷把
藥材名稱:熊膽
名稱出處:《藥性論》
概況
基源:為熊科黑熊屬動物黑熊或棕熊屬動物棕熊的膽囊。
原動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又名熊(《詩經》),豬熊(《爾雅翼》),狗熊(《廣東新語》),黑瞎子、狗駝子、狗熊、月牙熊(《中國藥用動物志》),棕熊Ursus arctos L.,又名羆(《詩經》),黃熊(陸璣《詩疏》),豭黑(《爾雅》郭璞注),馬熊(《爾雅翼》),人熊(《綱目》)。
歷史:熊膽始載於《唐本草》,於熊膽項下提及。《綱目》列於獸部第五十一卷。頌曰:“形類大豕,而性輕捷,好攀援,上高木,見人則顛倒自投於地。冬蟄入穴,春月乃出。其足名蹯,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腸之難熟。”時珍曰:“熊如大豕而豎目,人足黑色……冬日蟄時不食,飢則舐其掌,故其美其掌,謂之熊蹯。”綜上所述皆與今之熊相符。
形態:黑熊體型較大,體長1.5~2m,體重約200kg。頭部寬,吻部較短,鼻端裸出。耳朵較長,上面生有長毛,頸部兩側的毛特別長。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的白斑,四肢粗大,前後足均具五趾,前足腕墊寬大,後足踱墊寬大而肥厚。具爪,爪能彎曲,前爪稍大於後爪。尾短。黑熊胸部的白斑,個體差異較大,黑熊除鼻面部慄棕色,下頜白色,胸部有倒人字形的白斑外,全身均為黑色並帶有光澤。(圖見《中國藥用動物志》.第1冊.263頁.圖357)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混交林或闊葉林中,一般居於山上的石洞或大樹洞中。分佈於中國東北、西南以至華南等地。
棕熊 體型較大,體長在2m左右,體重200~300kg。頭闊而圓,吻部較黑熊長,鼻也闊,鼻端裸出,耳朵明顯,內部都被有長而柔軟的毛。肩部隆起,尾短,四肢粗壯,各具五趾,爪側扁而彎曲呈暗褐色。全身為黑棕色。頭部灰棕或棕褐色,鼻面部的毛短呈慄棕色,耳朵黑棕色,下頜暗慄棕色。腹面色淡,四肢色較深為黑褐色。成體胸部無白色斑紋。(圖見《中國藥用動物志》.第1冊.265頁.圖359)棕熊棲息於廣闊葉林、針葉林或混交林中。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藏、西南以至華南等地。
生藥
採集:一般於冬季捕捉,捕獲後,剖腹取膽,割時先將膽口紮緊,割取後小心剝去膽囊外附著的油脂,用木板夾扁,懸掛在通風處陰乾,或置石灰缸中乾燥。不宜晒乾或烘乾,以防腐臭。藥材主產於雲南、黑龍江、吉林。此外,貴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肅、湖北、湖南、陝西、福建等地亦產。以雲南所產的“雲膽”品質最優;黑龍江、吉林所產的“東膽”產量最大。
鑑別
性狀:乾燥熊膽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成囊狀,長10~20cm,寬5~10cm;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質堅硬,破斷面顯纖維性。囊內藏有乾燥膽汁,習稱“膽仁”,葉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顏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鬆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黑色、質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黃綠色、光亮較差、質亦較脆者,習稱“菜花膽”。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
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理化:取樣品粉末0.1g,加入20%NaOH溶液5ml,水浴上加熱8小時,放冷後,加濃鹽酸調pH至2-3,用乙酸乙酯10ml,分2次萃取,萃取液合併後,水浴上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5ml溶解,製備成樣品液。以膽酸、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去氧膽酸為對照品,吸附劑為矽膠G-cMCNa。展開劑為異辛烷-冰醋酸-乙醚-正丁醇-水(10·5·5.3·1)上層液,展距15cm。展層後用10%磷鉬酸乙醇液顯色,105℃加熱5分鐘,樣品液與對照品液在相應位置上有相同顏色的斑點。(圖見劉訓紅等《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635頁.圖547-3)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熊膽膽汁中主要含有膽汁酸類成分:膽酸(Cholic acid)、鵝去氧膽酸(Chenodeoxycholic acid)、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1)、去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牛磺熊去氧膽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2)、牛磺鵝去氧膽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牛磺膽酸(Taurocholic acid);有的膽汁還含微量的牛磺去氧膽酸(Taurodeoxycholic acid)或甘氨熊去氧膽酸。熊去氧膽酸是熊膽的特有成分,可以作為鑑別藥用熊膽的依據;熊膽含有的膽色素類以膽紅素為主,另外尚含膽黃素,膽褐素;熊膽中所含氨基酸類是以蛋白質形式存在,經處理後可測出賴氨酸、天冬氨酸、蘇氨酸、牛磺酸等4~12種氨基酸;熊膽中尚含膽固醇、脂肪、磷質、無機鹽和水等成分。
活熊取膽膽汁中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均高於藥用熊膽中的含量;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於藥用熊膽;活熊取膽膽汁中以穀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賴氨酸含量多,藥用熊膽則以天冬氨酸、穀氨酸、絲氨酸、蘇氨酸含量較高[1,2]。
參考文獻
[1] 陰健等.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1).學苑出版社,1994:674。
[2] 張豁中等.動物活性成分化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