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花子
藥材名稱:無患子中仁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基源:為無患子科無患子屬植物無患子的種仁。
原植物: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Sapindus abruptus Lour.)
餘項參見“無患子”條。
化學性質
見“無患子”條。
藥性
性味:《綱目》:“辛,平。”
功效:消積辟惡。
主治:疳積,蛔蟲病,腹脹口臭。 ①《本草拾遺》:“燒令香,辟邪惡氣。” ②《綱目》:“煨食辟惡,去口臭。” ③《嶺南採藥錄》:“煅食之,治小兒五疳及鵝喉。” ④《南寧市藥物志》:“清膀胱熱。” ⑤《廣西中藥志》:“煨食治蛔蟲。”
用法用量:內服:煨熟食3~7枚。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嶺南草藥志》:“治小兒腹中氣脹:無患子中仁3~4枚,煨熟食。”
食療:《嶺南草藥志》:“治小兒疳積:無患子中仁6~7粒(煨熱),蘇鼠1只(煅灰)。共研為散,分3~4次蒸豬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