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藥子

藥材名稱:蛋不老

名稱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白花蛋不老、地胡椒(《四川常用中草藥》),六月雪、仁砂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黃雞膽(《湖南藥物志》),拉裂榨(廣西羅城仫佬語)。

基源:為大戟科地構葉屬植物廣東地構葉的全草。地構葉屬全世界2種;中國產2種,均入藥。

原植物:廣東地構葉Speranskia cantonensis Pax et Hoffm.(S.henryi Oliv.)

形態: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40~60cm,全體密被絨毛。莖直立,少分枝,單葉互生,有柄;葉片卵狀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稀疏鋸齒,上面被毛或近於無毛,下面有毛,沿脈毛最多。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雄花位於花序上部,每一包片內含3朵花;花梗被白色柔毛;花萼5,披針形,綠色,被毛;花瓣5,白色;雄蕊10;雌花著生於花序下部,花萼較窄;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近球形,被瘤狀突起。花期5~7月,果期7~9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267頁.4705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低山區的樹蔭下溼潤地或溝邊草叢中。分佈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藥性

性味:①《新華本草綱要》:“辛,平。”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苦,平。”

功效:祛風祛溼,活血調經,止痛。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治風溼骨痛,淋巴結核,疔瘡,瘡毒,腫瘤,跌打外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治腹中包塊,淋巴結結核,風溼骨痛,虛癆咳嗽,瘡毒腫瘤。” ③《廣西藥用植物名錄》:“補血,治寒熱痧症,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燉肉。外用:煎水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感冒,虛勞咳嗽,淋巴結結核,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蛋不老15~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