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蘿藤
藥材名稱:果上葉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小果上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極香石豆蘭(《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蘭科石豆蘭屬植物密花石豆蘭的全草。
原植物:密花石豆蘭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Lindl.
形態:附生蘭。根狀莖細長,粗約2mm。假鱗莖近圓柱形,長2.5~4cm,徑1~3mm,彼此距離4~7cm,頂生1葉。葉狹矩圓形,長4~11cm,寬8~18mm,頂端微凹,近無柄;花葶1~2枚,生於假鱗莖基部,通常高出葉外,被3~4枚鞘;總狀花序縮短呈傘狀,密集,具花10朵以上;花苞片卵狀披針形,比花梗長;萼片披針形,向頂端漸尖,中上部邊緣上卷呈圓筒狀,頂端鈍;中萼片長6~8mm,側萼片比中萼片長;花瓣卵圓形,長約1.2mm,頂端鈍;脣瓣肉質,近舌狀,比花瓣長,中央略凹陷,邊緣具細齒;蕊柱齒牙齒狀;蕊柱腳短。果實卵形,長約1cm。花期夏初。(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734頁.圖8298)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溝潮溼的岩石上或樹幹上。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錫金、印度、印度支那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洗淨晒乾,或蒸後晾乾。
藥性
性味:甘、澀,涼。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酸、澀,平。” ②《雲南中草藥選》:“甘、淡,涼。” ③《中藥大辭典》:“甘、淡,涼。”
功效:潤肺化痰,行氣止痛。
主治:肺結核,咯血,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疝氣疼痛,月經不調,骨折。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溼,活絡,行氣,止痛。” ②《雲南中草藥選》:“接骨消炎,潤肺化痰。治骨折,肺結核,咯血,慢性氣管炎,肺炎恢復期,慢性咽炎,月經不調。” ③《貴州藥用植物目錄》:“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肺結核:小果上葉30g,小白及30g,七星草15g。水煎,兌入紅糖服。”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疝氣疼痛:小果上葉9g,姜味草3g,小楠木香6g。紅糖水煎服。”
單方應用:《雲南中草藥選》:“治骨折:果上葉乾粉,加酒調成糊狀塗敷。每日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