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img src="/uploads/baike/9/bd0862.gif"/>果實

藥材名稱:豬脾

名稱出處:《本草圖經》

概況

異名:聯貼(《綱目》),草鞋底(《隨息居飲食譜》)。

基源:為豬科豬屬動物豬的脾。

原動物:豬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餘項參見“豬毛”條。

藥性

性味:①《綱目》:“澀,平。” ②《隨息居飲食譜》:“甘,平。”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入散劑。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何壽堂經驗方》:“治脾積痞塊:豬脾7個(皮硝擦之,焙乾研末),水紅花子(研)21g。同研為末,每服3g,以無灰酒空心調服。”

食療:①豬脾粥(《聖濟總錄》)治脾胃虛弱,米穀不化,不欲飲食:豬脾1具,豬胃1枚;洗淨切細,大米30g,如常法煮粥,空腹食。 ②《本草圖經》:“治脾胃虛熱:豬脾1只,陳皮、橘紅、生薑、人蔘、蔥白、陳米適量,同入鍋水煮成羹,去橘紅,空腹食。” ③《食物療法精萃》:“治糖尿病口渴,多食善飢:豬脾7個,洗淨,瓦盆焙焦,研為細末,作羹湯服或調於粥內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