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

藥材名稱:重脣魚

名稱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

概況

異名:似鯪

魚(《魚類分類學》),脣

(《黑龍江流域魚類》),重口魚、土風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鯉科

屬動物鯪

。藥用其肉。

屬中國約4種。

原動物:鯪

Hemibarbus labeo(Pallas)

形態:體較長,稍側扁,頭長,吻鈍而圓。眼大,側上位,長於頭側軸之上。口下位,呈馬蹄形,脣發達,下脣兩側葉寬厚,一般具皺褶,脣後溝中斷,間距甚窄。頜須一對,略短於眼徑。下嚥齒3行。側線完全,鱗中等大,側線鱗45~49。背鰭條3,7,具有1光滑硬刺,其起點吻端較至魚鰭基為近,臀鰭條3,6。體背灰褐色。腹部白色,幼魚體側有黑色斑點。

生境與分佈:多棲於水流湍急的河流,喜生活在水溫較低的水體中。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為食。分佈中國長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漢水等水系及黑龍江流域各水系中。

生藥

採集:四季均可捕撈,鮮用。產於長江流域的岷江、漢水等水系及黑龍江流域各水系中。

化學性質

全魚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甾醇等類脂化合物。面板含類胡蘿蔔色素,其中含梳黃質(Cynthiaxanthin)34%~60%,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10%~31%、葉黃素(Lutein)4%~19%、隱黃素(Cryptoxanthin)、Tunaxanthin、矽藻黃質(Diatoxanthin)、β-胡蘿蔔素型三醇及四醇、蝲蛄素(Astacene)、β-Doradecin等[1,2]。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214。


[2] CA 1991;115:72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