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狼豆柴

藥材名稱:木姜子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臘梅柴、滑葉樹、山姜子(《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木姜子的果實。

原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又名木香子、木樟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木姜子為落葉小喬木,高達10m。樹皮灰白色,幼枝黃綠色,被毛,葉柄纖細,長1~2cm,初被毛,後漸脫落變無毛;葉片互生,通常聚於枝頂,紙質,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4~10cm,寬2~4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幼時被銀白色絹狀毛,後漸脫落變無毛或僅在中脈上有疏毛;羽狀脈,側脈5~7對,在兩面均突起。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每一花序有花8~12朵,先葉開放,花被裂片6,黃色,外面有疏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基部有柔毛,第三輪花絲基部有1對圓形的腺體。果實圓球形,直徑7~10mm,成熟時藍黑色;果梗長1~2.5cm,先端稍增粗。花期3~5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842頁.圖1683)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800~3400m的山谷、山坡溪邊的雜木林中或林緣。分佈於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及西藏。

生藥

採集:8~9月採收。藥材主產廣西、浙江、四川及福建。

鑑別:果實圓球形,直徑4~6mm;外表汙棕色至棕黑色,果皮皺縮,波狀隆起呈網狀,基部常有果柄疤痕,有時連線細果柄,其頂端膨大成盤狀,中果皮易剝去,含揮發油;內果皮暗棕紅色,果皮堅脆。剝開果皮內為種子,內有肥厚子葉2枚,富含油質,胚根極小,位於一端。具特異強烈竄透性的香氣,味辛涼。以當年採集,具有強烈香氣者為佳。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乾果含揮發油2%~6%,鮮果含3%~4%,油中主要成分為檸檬醛60%~90%、香葉醇5%~19%。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