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燈籠
藥材名稱:海南新樟
名稱出處:《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概況
異名:木大刀王(廣東)。
基源:為樟科新樟屬植物海南新樟的全株或樹皮。
原植物:海南新樟Neocinnamomum lecomtei Liou(N hainanianum Allen)
形態:常綠灌木,高2~3m,枝有褐色短柔毛,圓柱形,有條紋。葉柄長1~1.5cm,有褐色柔毛,葉片紙質,互生,在幼枝上有時近對生,卵圓形或寬卵形,長8~12cm,寬4~7.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楔形,表面除葉脈外近無毛,背面有褐色短柔毛,全緣,3出脈,中脈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側脈每邊3~4條。花未見。果序腋生,單一,具總梗,長2~5mm;漿果狀核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長約2cm,直徑約1.5cm,花被裂片宿存,近等大,肉質,兩面均被鏽色柔毛,外輪卵圓形,長約3mm,內輪較大,長約5mm,果柄長1.5~3,5cm,向上端逐漸增大成漏斗狀。花期8月,果期10月至第2年5月。(圖見《海南植物誌》.第1卷.274頁.137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500m的山坡常綠闊葉林中或山谷溪邊灌叢中,分佈於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及雲南東南部。越南北部也有。
藥性
性味:辛,溫。有小毒。
功效: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溼。
主治:跌打損傷,腰肌勞損,產後筋骨疼痛,風溼痺痛,乙腦後遺症,小兒麻痺後遺症。
用法用量:內眼:煎湯,9~15g;或燉豬骨服。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廣西本草選編》:“治風溼骨痛,神經痛,腰肌勞損:海南新樟全株9~15g。水煎服。” ②《廣西本草選編》:“治產後筋骨疼痛:海南新樟全株9~15g,燉豬骨服。”